今天优秀啦小编整理了水族端节时间(不同民族的春节风俗 壮族过春节有何特殊庆祝活动)相关信息,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。
本文目录一览:

2021年水族端节时间
2021年水族端节时间是 农历八月 下旬至十月上旬
水族“端节”又叫瓜节,与汉族春节相似,它是水族按照自己的历法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(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)举行,端节从首批至末批按各自然村寨或分支共分七批过节,前后共49天,节日持续时间之长,被誉为“世界上最长的民族节日”。
端节之时,正是秋高气爽,五谷归仓,水族人民难以抑住内心的喜悦之情,相聚狂欢,以示庆贺一年辛劳所得,期盼来年再丰收。
在节庆期间,水族同胞会举行祭祀、祭祖仪式,以示对祖先的尊敬,同时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此外还将组织赛马、水歌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,同时还将备上鱼包韭菜、九阡酒等佳肴佳酿邀请各方宾朋共庆佳节。
传统习俗
每逢“亥日”,各村寨轮流“过子去作客吃酒。为了不影响生产,节约财物,端节已改在三秋农忙之后 农历十一月 的第一个“亥日”举行,以庆贺丰收。按传统习惯,过端节之前一个晚上,只能吃素。
端节的当天,家家户户都要必备丰盛的酒菜,举办盛宴,不仅要有牛、猪等肉菜,还要有鱼虾、豆腐、瓜果、 糯米饭 ,其中,最珍贵的佳肴是“鱼包韭菜”,制作工序复杂、精细,味道鲜美可口。
韭菜在水族民间之所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,据说是因为韭菜用九的谐音纪念古代一位老人,他用9种不同蔬菜和鱼配制了一种增强体质的佳肴。
在欢庆节日时酒是必不可少的。制酒的工作多由妇女来承担,水族自家酿酒有大米酒、 糯米酒 、杂粮酒和 甜酒 之分。其中以三都九阡地区的糯米酒最为驰名,这种酒色泽棕黄,香味馥郁,清甜甘爽。1957年曾上过 国宴 。水族无论在节庆或平常待客都很讲礼仪。
来客人一般都杀鸡宰鸭,如果是贵宾到来,还要杀猪上鱼,因猪头和鸡头象征尊贵,在就餐时,鸡头要先敬给客人;猪头是为客人饯行的菜;若是女客,客人离开时要将事先留下的鸡鸭翅膀、腿和糯米糍粑、粽子让客人带走,民间称扎包礼。
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-水族端节
不同民族的春节风俗 壮族过春节有何特殊庆祝活动
1、纳西族的春节习俗。
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,轮流做客,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,并与别村竞赛。城市、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:如《阿纽梅说笑》、《老寿星放鹿》、《社戏夜明珠》、《狮子滚绣球》、《凰舞》等。
2、蒙古族的春节习俗。
五更吃饺子、放鞭炮与汉族同。此外,除夕要吃“手把肉”,以示合家团圆。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“辞岁酒”,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,骑串蒙古包,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,接着喝酒跳舞,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。
3、满族的春节习俗。
满族分“红、黄、蓝、白”四旗人。春节时,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,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,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,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。这些挂旗图案优美,色彩鲜艳,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。
4、彝族的春节习俗。
根据彝历选定年节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,在门前树立青松,用松针铺地,表示免灾消祸。还有的地区,在节日里杀猪宰羊,吃坨坨肉,人们互相拜访,互赠肉类和馍馍。大年初一早晨,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。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,如新年的水重,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。
5、水族的春节习俗。
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贵州省,不数散居在广西族自治区。与许多民族一样,水族每年农正月初一至十五也过春节。节日前夕,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,收拾房屋,缝制新衣,贴年画、春联,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,来迎接新年的到来。春节期间,人们最重果的活动就是祭祀祖先,鱼是必不可少的供品。祭祀的习俗,有的地方在家门口临时放桌,摆上酒席。有的地方摆上箩筐,一头盛着各种生产工具,冀盼来年生产丰收。祭祀时,燃香烧纸,全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跪拜,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,事事如意。春节期间,水族小孩儿会挨家串门向大人讨糖果吃,谁要得最多,谁就被认为福气最好,将来聪明健康。除此之外,人们还穿着节日盛装,相互走访庆贺新年。男女青年则汇集在村头寨尾,吹笙,击铜鼓,随着鼓点跳起各种铜鼓舞。节日期间往往鼓声昼夜不停,整个水族山寨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。
6、藏族的春节习俗。
除夕那天,人们穿上艳丽服装,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,用唢呐、海螺、大鼓奏乐,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“跳神会”。小伙子们狂舞高歌,表示除旧迎新,驱邪降福。到了新年早晨,妇女们便去背“吉祥水”,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。
7、东乡族的春节习俗。
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,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。
8、京族的春节习俗。
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,叫“买新水”,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“吉祥水”。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,能保一年的吉利。
9、苗族的春节习俗。
把春节称作“客家年”,家家户户杀猪宰羊,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还要唱《开春歌》、歌词大意为思春、盼春、惜春、挽春等。
10、壮族的春节习俗。
分布在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,与汉族同时过春节。除夕晚上,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,称为“压年饭”,有的地区群众称为“吃立节”,壮语为“过晚年”的意思。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。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,五六斤重的烷粑,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!大年初一清早,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,穿上新衣服,燃放爆竹迎新,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“汲新水”,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。
11、布依族的春节习俗。
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。天一亮,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。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,谁就是最勤劳、最幸福的姑娘。
12、傣族的春节习俗。
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,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。谷雨开始那天定为“泼水节”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,人们相互泼水,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,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。
13、黎族的春节习俗。
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,每逢春节到来,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,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,全家围坐在一起吃“年饭”,席间全家还要欢唱“贺年歌”。初1、初2、全村青壮年男子,还要举行一次“春节围猎”。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。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,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,另一半由大家平分。孕妇可分得两分,过路人恰巧相遇,也可分得一份。
中国水族的习俗50字
水族:在水历每年4月(农历12月) 的第1个丑日过年,水语称苏念喜。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,欢歌笑语,还给孩子煮红鸡蛋,蒸红糯米饭吃,祝孩子健康成长,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。
水族酸汤极有特色,有辣酸(辣椒制成)、毛辣酸(西红柿制成)、鱼酸(鱼虾制成)、臭酸(猪、牛骨熬制而成)等多种。其中以辣酸为最常用。辣酸用新鲜红辣椒加工制成。以糊辣椒面、盐巴并舀一点菜汤调成蘸水,吃菜时要就着蘸水吃,其味鲜美,极为开胃。极少有炒菜,一年四季都吃“火锅”,一大锅酸汤加蘸水几乎就是每日不变的菜肴。即使偶有豆腐、肉或鱼,也习惯加入菜中,煮成一锅沾蘸水吃。
水族喜爱喝酒,家家都会烤制米酒。逢年节、庆典或亲朋来访,都离不开以酒待客。水族好客有着悠久传统,轮流过端就是热情好客的文化表露。
以上,就是优秀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族端节时间(不同民族的春节风俗 壮族过春节有何特殊庆祝活动)全部内容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!